·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实验交流  实验与创新体会
实训之感想
来源: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时间:2008/07/02    编辑:admin    点击:1447
[导读]
      上了近10周的实训课,前几周用来学习实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等,后六周就展开了12期的策划。下面就谈谈这段时间实训课的一些体会。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我的感受:
  1. 实训硬件
  2. 实训软件和规则
  3. 实训的团队
  4. 实训的过程和结果
  5. 对实训的整体感受和我学到的有益的知识
 
  首先,从实训硬件方面来看,学校的实验室环境舒适,电脑配置不错,性能也不错。实训课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让人感觉很惬意。
  第二点,实训的软件是采用dos的界面,退出容易死机,而且dos的界面让人觉得跟不上时代潮流显得有些陈旧,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规则比较详细,条目较多,但做几次试验之后就渐渐熟悉了些。规则设置也尽量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状况,这点很不错。规则就想当于是一些限制条件,告诉我们做决策不是随心所欲的,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果软件能够有趣一些,设置更多的情景和条件,不用dos软件,用更方便的窗口软件操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模拟,我们做决策的兴趣会更大。
第三点,实训过程中,一般有六个人或五个人,大家要相互协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最后的决策只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不一致,或小小的意见上的矛盾,所以有时候不能太固执,要细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提炼每个意见的可取之处,分析好价格和当前自己所处的市场状况,分析竞争者的优势所在,都是很重要的。想把决策做好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团队的集体精神很重要。
接下来说说最重要的实训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组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分析了下,是因为在最初的两次非正式决策过程中,我们的政策还是比较保守的,结果一看大家都降价很多,所以我们在正式的第一次中就开始降价,但这时发现人家居然都没有涨价,而我们的状况就成了市场占有率高,但是利润低的状况。
  虽然卖的比人家多,但是单价一下比人家少了几百块钱,这利润可想而知。利润一低,直接导致标准分的指标中的本期利润,累计纳税,净资产低,所以我们的标准分一度都是最后一名。我们的成员当时的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应该继续低价格策略,在我们成本最低的2市场上(主要是运输费较少)更要是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的策略;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时候在利润如此低下的状况下,而且需求旺盛,还有很多订货,可适当涨价,增加利润。激烈讨论后,但是大家怕失去目前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还是决定实行低价策略。其实现在想想我们真的有些“短视症”,没有从长远考虑。当时我们完全可以涨价,因为我们的广告和促销都花了很多钱,但是大家的策略由最初保守到冒险,又从冒险到了保守,我们保守的定价和广告促销的成本造成我们的净资产低下,以至于底子很薄,形成了积弱的状况,到后来很难再前进。越是到了后来越能感受到前期决策的弱点,到了后来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差太多了,不管是从累计纳税还是从净资产上来说,都有很大的差距。
  以上是前期的状况,中期的时候我们涨价了,涨价让我们失去的原有的优秀的市场占有率,而到了这时,竞争对手的策略也更显成熟。但是我们的利润比前期好了些,但是对手也一直在进步,所以这种差距还是很难缩小。关于分红,我们的分红也是排在后面,我这时提议说我们要分点红,这样也许跟人家的差距会小些。但是有的成员认为,这时我们应扩大规模,买机器买人买材料,待后期发展,所以现在应把钱用在这些上面,至于分红以后有钱一次性多分。我隐隐之中觉得有些不合理,但是想想他们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这样扩大规模的后果导致我们的成本更大了,因为机器的损耗,人的工资都是要花很多钱的,这样直接造成了我们后期的资金不够,生产力很大,但是产能大于需求的后果。
  到了后期的市场占有率,我发现市场已渐渐饱和,需求都基本满足了,从大家口中得知每个公司的存货库存都很多。而且占有率基本上是平分天下,没有很高或很低的公司,可能第一名是百分之12点几,最后一名就是百分之九点几。所以市场的需求已经饱和,而每个公司的产能都足够大,都有剩余。我们这时机器和工人都排在前列,定价却没有很低,*打广告和促销来增进销售,这就需要资金,但是无奈的是我们的钱用在扩大规模和生产的原材料上的很多,却没有钱来打广告了。这时我们真的陷入一个“瓶颈”阶段。放着这么多的人和机器闲置着觉得浪费,所以还是尽量生产。我们之所以这时不采取低价策略是因为我们前面在低价上面吃了太多的亏,觉得低价虽然卖的多,但是算起来还比人家的利润少,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的价格还是偏低的,大概比人家低个几十块钱。由于我们要花很多钱来买材料来匹配人员和机器,所以在广告和促销上面可用的钱也不多了。这是我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搞生产还是搞广告,如果两个都弄的话,我们的资金根本不够。这次我们尝到了盲目扩张规模的“苦头”,产了卖不出去,成本也大,资金和你的规模根本不匹配,规模大,但资金不够又有什么用呢?产不出去的时候也想过大降价,但这时大家都不搞价格战,都是促销战和广告战,因为广告和促销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又不敢盲目的大降价,深怕得不偿失。到了后期,都很谨慎,弄的好就可以前进,弄不好要是跟人家的差距更大了。最后几期我们大体上采取的策略是尽量生产,广告促销加大力度(可能还是没有竞争者的多),部分市场采取偏低的价格(大概二、三十的差距),加大分红。最后一期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因为组员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节省陈本的排班模式,本来已经按常规做好了决策,但大家说不如试一试,所以花了很长时间,让同学等了半天,感到很抱歉,最后匆忙之中,完成了这种尝试。
  从整个结果来说,我们做的不好,我们一直排在最后,虽然一直在赚钱,但标准分足以说明我们的决策不佳。总结原因是,前期做得比较轻松,也比较轻率,而且还没有找到做好决策的关键,还没有真正分析决策的本质;到了中期我们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落后,开始发现问题,并改进之,分析自己,分析对手,但是还不够成熟;到了后期,我们越发发现前期所积累下来的问题,我们开始很谨慎的决策,但由于前期和中期的弊端太多,造成净资产低下,成本大等问题,使得我们的几项指标都很落后,所以后期的目标就是每次进步一点,不要退后,最后的结果虽然还是不理想,还是负的,但是每次都有哪怕是百分之零点零几的进步,我们都很高兴。
  总的来说,整个12期的决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是哪一期做好了就会一直很好,也不是哪一期做差了就会一直很差,要领先,就得保证12期的决策大抵上是处于中等或领先地位的,所以每一期都要认真的去做,并从中不断发现问题所在,有预见性,并改变策略,争取进步,使企业良好地运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决策的制定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做决策更加需要观察市场动向的敏锐眼光,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动态,更加谨慎的制定决策。模拟还有机会,但现实无法重来。
  通过12期的模拟,从不知到认真思考的过程,也不是不断改进的过程,组员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共同商讨,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也让我们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做决策,采购,生产,分红,市场销售状况反馈,再决策)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很高兴能有这么一门课程让我们受益匪浅,也感谢老师的指导和教育!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泉楼

联系电话:027-88386523 传真:027-88386523 邮编:430073  中心投诉信箱